人工智能领域选题?人工智能领域
15
2024-06-10
谢邀
老僧刚看完李开复的《人工智能》,书里关于AI如何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的未来图谱讲得蛮透彻,推荐给题主~
其实,人工智能主要有四大功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像天猫精灵、无人驾驶汽车、淘宝给你推荐你感兴趣的商品……所有AI应用场景几乎都是基于这四大功能。
AI具体的应用场景很多,像自动驾驶、医疗、安防、教育、娱乐、家居、金融、电商零售等,老僧就不一一讲了,随便说几个。
1、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包括道路行驶、地貌识别、导航定位、车道识别、交通控制、停车等多个功能,最终完成无人驾驶的目标。
2、AI医疗
AI医疗领域其实挺广的,虚拟助手、医疗影像、医用机器人、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影像识别、智能药物研发等都在AI医疗射程范围之内。例如阿里云AI诊断最新技术,新冠肺炎CT影像识别准确率高达96%,识别速度相比医生肉眼识别提高了近30倍。
3、AI安防
AI安防的具体应用包括区域人群监控、客流统计、身份认证的人脸识别、道路监控的车辆识别、案情分析系统等一系列场景,虽然听起来离我们挺遥远,但是一个城市大脑就全覆盖了~
4、AI教育
AI教育,包括自适应学习、虚拟学习助手、智能评测、个性化辅导、儿童陪伴等。家里有小朋友应该比较熟悉,主打利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的学吧课堂、科大讯飞、云知声等等都是AI教育的具体应用。
不管是何种应用场景,人工智能都将给用户继续带来全新的体验,而这种新体验的背后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以及行业的巨大变革。
形容智能和科技的成语或者词语比较多,具体举例如下:
科技发达,信息时代,信息公路,网络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前瞻思维,创新思维,领先全球,划时代意义,网络高速公路,信息共享,数字经济,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
上述是科技的成语或者词语。
人工智能各学派简介: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人工智能各学派简介
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有下面三家:
(1)符号主义(symbolicism),又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o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
(2)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又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其主要原理为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
(3)行为主义(actionism),又称为进化主义(evolutionism)或控制论学派(cyberneticsism),其原理为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
他们对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具有不同的看法。
1、符号主义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19世纪末起得以迅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用于描述智能行为。计算机出现后,又再计算机上实现了逻辑演绎系统。其有代表性的成果为启发式程序LT逻辑理论家,证明了38条数学定理,表了可以应用计算机研究人的思维多成,模拟人类智能活动。正是这些符号主义者,早在1956年首先采用“人工智能”这个术语。后来又发展了启发式算法->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理论与技术,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很大发展。符号主义曾长期一枝独秀,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人工智能走向工程应用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人工智能的其他学派出现之后,符号主义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流派别。这个学派的代表任务有纽厄尔(Newell)、西蒙(Simon)和尼尔逊(Nilsson)等。
2、连接主义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特别是对人脑模型的研究。它的代表性成果是1943年由生理学家麦卡洛克(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皮茨(Pitts)创立的脑模型,即MP模型,开创了用电子装置模仿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新途径。它从神经元开始进而研究神经网络模型和脑模型,开辟了人工智能的又一发展道路。20世纪60~70年代,连接主义,尤其是对以感知机(perceptron)为代表的脑模型的研究出现过热潮,由于受到当时的理论模型、生物原型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脑模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
物联网,智慧城市,数字城市,云计算、云空间等一切与云相关的技术,
AI人工智能,
数字人民币,虚拟货币,
近几十年出现的科技大多数都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相连,或者是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新技术。
比如:3S技术——GPS、RS、GIS就是计算机学科与土地、测绘等行业相结合的技术,RS、GPS获取现有的土地信息和测绘资料,GIS通过现有的信息的分析,整合提取新的信息内容。
人们直到1950年代才对人工智能真正的潜力进行了调查,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想法,而人工智能的诞生可谓是饱经沧桑。
英国人艾伦·图灵是一位数学家,每天的日常就是不停的算题,有一天他顿悟了“人算不如天算”,要是能有机器替人算就好了,于是他构思了一个机器:图灵机。
简单的说就是用机器模拟人的计算方式,图灵觉得照这个套路,机器也可以取代人。于是他又做了个实验,让人和机器同时回答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分辨出哪个是机器。
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当时很多小伙伴都惊呆了,原来世界是可以算出来的!随后这类觉得凡事都能算,只要告诉机器怎么算就ok的人,称为“符号计算学派”。
还有另一类人认为:人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未必靠的是算法,全是靠脑子想出来的。有个专家发现人脑里有很多神经元,它们可以接受、处理、互相传递信息,协同工作,人脑就靠这张神经网络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这就是赫布理论。
既然人脑可以联合学习,那就用机器模拟我们的神经元,这就是第一个神经网络机。用机器模拟人脑运转的流派,叫做“神经计算学派”。
虽然两个学派走的路不一样,但目的都是想让机器代替人。1956年,两派人在达特茅斯会议上,给这一系列的机器命名为“人工智能(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