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选题?人工智能领域
15
2024-06-10
大家好,人工智能产业 瓶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人工智能产业 瓶颈问题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人工智能产业 瓶颈和人工智能产业 瓶颈问题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这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共同研究了机器模拟的相关问题,人工智能从此正式诞生;
(2)上世纪60年代是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发展黄金阶段,该阶段的人工智能主要以语言翻译、证明等研究为主;
(3)瓶颈阶段,上世纪70年代经过科学家深入的研究,发现机器模仿人类思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难以用现有的理论成果构建模型;
(4)已有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5)平稳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人工智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分布式主体,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1976年至1982年人工智能处于没开始的阶段,国家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持续贯彻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那个时代电子产品基本还是手动的,没有实现自动化,就更别说人工智能了,能买得起电子产品的人都是高级人员。外国也同样如此。
人工智能是近现代实现的,虽然设想在五十年代由美国科学家提出。
但真正的人工智能到近代才实现
1、底层技术基础差
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2、发展氛围显浮躁
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近期商业价值。产业发展氛围略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幅度。
3、专业人才不充足
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次发展高潮(1955年—1974年)达特茅斯会议之后是大发现的时代。计算机可以解决代数应用题、证明几何定理、学习和使用英语。在众多研究当中,搜索式推理、自然语言、微世界在当时最具影响力。
第一次寒冬(1974年—1980年)AI遭遇到瓶颈。虽然机器拥有了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但遭遇到当时无法克服的基础性障碍,AI停留在“玩具”阶段止步不前,远远达不到曾经预言的完全智能。公众开始激烈批评AI研究人员,许多机构不断减少对人工智能研究的资助,直至停止拨款。
第二次发展高潮(1980年—1987年)一类名为“专家系统”的AI程序开始为全世界的公司所采纳,人工智能研究迎来了新一轮高潮。
第二次寒冬(1987年—1993年)科学家发现,专家系统虽然很有用,但它的应用领域过于狭窄,而且更新迭代和维护成本非常高。研究再次遭遇了财政困难,一夜之间这个价值五亿美元的产业土崩瓦解。
第三次发展高潮(1993年至今)在摩尔定律下,计算机性能不断突破。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和机器视觉等领域发展迅速,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潮。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