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人工智能?罗振宇 人工智能

mandy 0 2023-10-15

大家好,关于罗振宇的人工智能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罗振宇 人工智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罗振宇和吴晓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 如何评价罗振宇的跨年演讲?
  3. 如何评价罗振宇2017跨年演讲?
  4. 怎么评价罗振宇、吴晓波这类即使媒体人又是商人的知识分子?

罗振宇和吴晓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知识不过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和角度。

它的本质不过是:给钱,然后让一个看起来靠谱的归来人给你讲讲他从门外看到的风景。

嗯,原来世界还可以这样!

如果只是从功利的角度,一门心思奔着财务自由,步步高升,其实没有任何知识可以拍着胸脯做到。

高晓松曾经在他的视频里,怀着崇敬提到过肖申克的救赎。前几天,熬夜看完,的确是一部伟大电影。

其实,像这种站在各个世界门口大声吆喝着的人,无论看起来像吟游诗人还是江湖术士,多一些也无妨。

如何评价罗振宇的跨年演讲?

呼吁竞争,认可规模,拥抱速度,是罗辑思维跨年演讲所推及的思想,这些全都是商业的表象,它不是商业的真谛,更不是知识的真谛。

关注起朋友圈的一篇文章10万+文章“特供:罗辑思维2017《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六大脑洞”,哇哦,好多新词语,这么晦涩,这么难懂,什么高价值、高技术,连接器,这不是完全名词罗列吗?什么动车组脑洞,热带雨林脑洞,比特化脑洞……这些概念把人都绕晕了。完全不是白话,我看是“黑洞”,被人的意识吸进去了,直接蒙圈。

然后,我就好好地打开“得到”公众号的文章,翻看起“首发-时间的朋友?2017罗振宇跨年演讲(精华版)”。一看,吐槽这篇跨年演讲,也是思维如泉涌呀。

之前没关注过罗辑思维的产品,这下关注,我是炮声连绵。

1、罗胖开场说很焦虑,说商业是竞争的,现在是更加激烈、猛烈的竞争呀。

我想说的是,他想传递自己的焦虑,还是归纳出创业者、商业圈的焦虑?更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商业不是因为合作,仅因为竞争,更高效的竞争,它一定不会推动社会及技术到今日的进步。

商业人士,需要不停地奔跑,需要在新形势下更快速的奔跑,我认为更需要:安静下来。

2、全都是引述谁谁谁说的,知名投资人、图书作者、知名专家,那罗振宇本身要说什么呢?

罗胖有自己的原创思维吗?有而不说,是自己的恐慌吗:无,却大张旗鼓地说,那会是怎样的误导!

如果是一篇记者的文章,采访了那么多人,读了那么多书,串出了这样一篇文章,可以得好稿奖的;

如果是一个企业家,一个创业者的年会演讲,代表一家之词,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以知识拥有者自居,以传播知识为己任的知识代言人,却只能说,那可是滑稽得很,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灾难。

3、各种脑洞的比喻,就是胡诌呀。也许这就是罗辑思维的原创吧。

谁能在字面上理解他想说了些什么呢?动车组脑洞;热带雨林脑洞;比特化脑洞;拔河脑洞;终点站脑洞;枢纽脑洞。

各种名词+脑洞,你认为这些词语会长存吗?是经过深刻思考而总结的词语吗?我感觉只是巨量流量绑架的一时的一个个词汇,最后只是留下一个个笑谈而已。

4、我非常认可“中国式机会”这样的提法,不过,这也是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提及的词语,没有特别的新意。

倒是可以就“比特化脑洞”延伸讨论下。用更快速打败快速,这是愚蠢的打法;以静致动,以慢克快才更显高明。

我的想法是,人的脑子不是因为更快速的运转而得天下的,而是完全安静下来拥抱住自己,从而拥抱住了天下。

呼吁竞争,认可规模,拥抱速度,是罗辑思维跨年演讲所推及的思想,我认为这些都是商业的表象,它不是商业的真谛,更不是知识的真谛。

最后,罗胖以“人生算法”做收尾,我还想说:要不要如此时效地去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呀!这不过是当下时髦的词汇而已。

紧追时效,只会把知识带到黑洞中去,而不能大开脑洞。

这就是,我们所能期待的全部悲哀吧。

如何评价罗振宇2017跨年演讲?

看完了演讲,很多感受。有些是现场的笔记整理。可能有人发了。我们还是一起看看总结。文笔非常棒,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就像罗振宇说的一样,他所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我说的也有可能都是错的,只要你能从中得到你的思考与感悟,那么你就是对的。

▌时间战场国民-总时间--GDT罗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到底什么意思?国民总时间是指用户每天使用产品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每个用户每天只有有限的几个小时去使用手机app或其他产品服务。很多用户虽然手机上装有很多的app,但是百分之八十的app几乎很少打开,试想一下你是不是就属于这样一种人呢。产品间竞争的本质就是时间互联网大佬王兴在2016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什么意思?在2016年之前,也就是互联网在中国刚开始起步的阶段,用户从非网民向网民转变,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直到2016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趋于饱和了,人口红利不再了。那么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就不再是用户数量的大规模增长了,而是如何将用户价值最大化,如何在现有的用户体量下达到更大的利益获取。用户每天使用产品的时间是屈指可数的,手机屏幕第一屏可以放置的app数量也是有限的,如何让用户在你的产品里停留更长,如何让用户在你的产品中产生更大的价值,本质上就是时间的竞争。你的竞品不仅仅只是同品类、同需求的产品了,任何会和你争夺用户时间的产品都会成为你的竞品,比如微信,作为用户数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国民级app,它也是你产品最大的竞争对手。未来产品的两大方向罗胖在演讲中也提到未来产品或服务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帮用户省时间,另一个是帮用户把省下的时间浪费在更美好的产品上。从这两个方向上来看,第一种方式更容易实现,帮用户省时间的产品有很多,从现有的现象级产品当中就能看到这样的一种趋势。外卖产品的大红大紫是帮用户节省了出去吃饭的时间;滴滴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方式,是帮用户节省了打车的时间;keep健身app的火热,是帮用户节省了去健身房的时间,等等这样的产品数不胜数,过去两年大部分的O2O产品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帮用户省时间。那么再来看第二种方式,帮用户把省下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产品上,这里的美好如何界定?其实很难,每一个用户对于美好的定义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真正触达用户的痛点与诉求,让用户发自内心的爱上你的产品。拿网易云音乐这个产品来说,作为音乐类产品网易云音乐可以说是后起之秀,在它之前已经有很多知名音乐产品如酷我、酷狗、QQ音乐、豆瓣FM等等很多。但是网易云音乐依然从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并且成长的很好,这其中就是看准了用户的诉求,一个可以找到音乐认同感的社区,通过用户UGC打造音乐社区,让所有使用它的用户可以从中找到和自己有相同音乐喜好、感受的人,从而形成一个粘性越来越强的音乐平台。打造“美好”产品的方式有很多种,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

▌认知认知迭代认知迭代也可以成为认知升级,认知迭代即我们现有的认知已经无法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现象与事情了。罗胖用网红这个鲜活的例子诠释了这一点,过去我们熟知的权威或者意见领袖是谁?体坛明星、娱乐明星、文学作家等等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但是现在认知迭代呢?很多草根网红在迅速的崛起,从微博短视频到被投资上千万的papi酱等等,很多很多网红收入比我们每天拼命加班的程序猿挣得多的多,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我们不应该用曾经的认知去看待现实中的很多事例,我们的认知需要适应以及与现在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我们无法认知的事情去了解事情背后的本质,从而对我们老旧的认知体系进行自我升级。认知迭代是一门学问。大家一起学习了解。

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愿望是来一波粉丝和赞!

怎么评价罗振宇、吴晓波这类即使媒体人又是商人的知识分子?

这样的人没什么不好啊,从古至今这个社会就存在儒商。这种人既有文化人的高雅和品味,又有商人的精明,比较接地气,没有文化人的迂腐气和不切实际的书呆子气,说出来的话也比较实际,不会过于空洞,如果过于空洞那就是在敷衍你应付你,说明你这个人对他没那么重要。他们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真正实干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两会对人工智能产业 未来将用机器人代替部分建筑工人。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 两个人工智能聊天 两个人工智能吵架
猜你喜欢